
#窖藏88岁月弥香#
读诗诵词,在品读中,疗愈你我
“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”,小时候,唱着这首歌,唱得很高兴,因为不知这首歌表达的是什么。
长大后,每次离别,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李叔同的“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”。我不得不承认,人的理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深刻、越来越丰富。
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,通信极不发达,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,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。离别之际,人们往往设酒饯别,折柳相送,有时还要吟诗话别,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。今天我分享的是李白的那些送别诗。
深情的送别
送孟浩然之广陵
李白
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
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孟浩然长李白12岁,他对李白的才华赞赏有加,两人很快就成为了挚友。当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扬州的消息,就来送别好友。
这首绝句,看起来很直白,但里面潜藏着最深的不舍。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”,好友乘坐的船早已消失在浩瀚无垠的长江上,但李白还是在久久地目送着朋友的离开,伫立凝望,不愿离去。和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岑参的“山回路转不见君,雪上空留马行处”,岑参同样如此,人已离开,而自己不愿离去。这不就是歌中所唱,“我送你离开,千里之外”。
木心在《温莎墓园日记》里写道:“离别,走的那个因为忙于应付新遭遇,接纳新印象,不及多想,而送别的那个,仍在原地,明显感到少一个人了,所以处处触发冷寂的酸楚——我经识了无数次送别之后才认为送别者更凄凉。”
最特别的送别
渡荆门送别
李白
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
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
月下飞天境,云生结海楼。
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。
之所以说这是一首特别的送别诗,是因为这首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故乡送诗人离开。
此时的诗人,离开故乡,开始了自己的远游生活。从遥远的蜀地来到楚地,眼前的景物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,山消失了,江面变得开阔了,平静了,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像一面镜子,远远望去,在那云雾升腾的地方似乎有海市蜃楼的美景。这是年少的李白初次离开蜀国,看到与故乡不同的景,内心激动万分。可是,尾联,笔锋一转,写故乡水不远万里为我送行,其实写的是李白对故乡的思念。
故乡,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向往。离得越远越久,便越发想念。
岁末,许多人开始想家了,想念妈妈的做的饭菜,想念院子里的花草树木。疫情三年,许多人都未曾回家团圆,今年的你是否回家过年?
凄美的送别
送友人
李白
青山横北郭,白水绕东城。
此地一为别,孤蓬万里征。
浮云游子意,落日故人情。
挥手自兹去,萧萧班马鸣。
之所以说这是一首凄美的送别诗,是因为有些凄美的字眼,“孤蓬”,没有根的蓬草,随风飘散,这里指的是友人。“万里”,友人要去的地方很远,从前车马很慢,这一别也许是一年、十年,或许是一辈子。一生短暂,我们与同一个人能有几次相逢和离别?
“浮云”“游子”“落日”,哪一个不让人神伤呢?
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,频频致意。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,也不愿脱离同伴,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,似有无限深情。
人生本就聚少离多,“相逢时难别亦难”,聚散匆匆,世事苍茫。来日不可追,请在相聚时尽情欢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