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重点词语
(一)词语的含义
中考题型: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。
做题方法:本义+语境义+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答题模式:原指 (本义)________,这里指 _______(语境义),表达了______ 的感情
(二)词语的表达效果(作用)
1.中考题型
(1)试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(作用)。
(2)加点词语有何好处?
2.做题方法
(1)加点词语使用了人物描写方法。答:加点词语属于____描写,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人物_____的动作或情态,写出了人物___的心情或心理,表现了人物____的特点。
(2)加点词语使用了修辞手法。答:加点词语使用了___的修辞手法,然后再答该手法的作用。
(3)加点词语是叠词或拟声词。答:加点词语是叠词或拟声词,写出了____,表达了_____感情,节奏感强,有音韵美。(4)加点词语是有一定意义的词。答:该词语是____的意思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,表现了人物____的心情或感情。
(三)加点词语A能否换成B,为什么?答:不能,先解释AB的意思,然后再结合内容分析不能互换的原因。例如:“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”一句中的“飞”能否换成“跑”,为什么?答:不能。因为“跑”仅指速度快,而“飞”不仅指速度快,还有动作轻盈的意思。“飞”使用了比拟手法,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宏儿的动作轻盈,天真可爱,也写出了他急于见到“我”的迫切心情。如果换成“跑”,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。
(四)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中考题型:文中“这”或“那”指代什么内容?做题方法:找指示代词前面的句子。
二、重点句子
(一)句子的含义
1.中考题型试分析(写出)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(含义)。
2.做题方法
(1)重点词语重点突破。答题时可抓住关键词的象征义、比喻义、引申义来理解句子的含义。
(2)抓修辞手法、描写方法、表达方式、表现手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。
(3)抓句子中的修饰、限制来理解。(4)联系上下文、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理解。
(二)句子的表达作用(效果)
1.中考题型
(1)试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(作用)。
(2)试赏析划线句子的妙处。
2.做题方法
(1)修辞手法角度
(2)描写角度(环境描写、人物描写)(3)感情色彩角度
(4)写作手法角度
(5)语言特色角度
(6)炼字角度
(三)句子A能否换成句子B,为什么?做题方法:除却上面几个角度外,再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:
1.句式语气强烈角度:陈述句——感叹句———反问句————双重否定句
2.长短句角度:
A 长短句结合,使文章错落有致,语言变化多姿,读起来朗朗上口。
B 使用短句:节奏短促,生动明快,节奏感强,简明扼要地叙述了_____ ,表现了作者______ 的情绪,强烈地抒发了 情感。
(四)找出相互照应的句子,并说出有何作用。
作用:使文章结构严谨,浑然一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