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文以载道,歌以咏志。
“吟一首诗,看千年经典惹人恋,歌一阕词,让荡气回肠咏流传。”
伴随着熟悉的主题曲旋律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音乐节目《经典咏流传·大美中华》拉开序幕,李白唱醉的明月,杜甫赞过的春雨,王维心中的空山……皆是“大美中华”。
千百年前,古人到底有多爱大美中华?节目中,经典传唱人带领观众体味一番。
阿云嘎、杨宗纬、郑棋元、蔡程昱化身《富春山居图》中的“无名渔父”,唱响陆游的《鹊桥仙》和苏轼的《行香子·过七里濑》。虚实之间,联结古今,与自然山水对话;
齐·宝力高与郭采洁的一曲《家香》声调悠扬,伴着马头琴的悠扬婉转,徜徉在辽阔无际的草原风景间,唱出《上京即事五首·其三》“牛羊散漫落日下,野草生香乳酪甜”;
弯月渐升,长夜漫漫,如水的月色里凉州一如白日般繁华。张卫健唱响《一生大笑能几回》,将岑参笔下《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》中边塞的浪漫、壮美,与高昂乐观的意志一同倾泻;
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,极富东方美学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获全网盛赞,“这就是中国人的浪漫!”节目中,王晰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小号手朱德恩,将有关四季的诗词与民间的《二十四节气歌》进行串联,展现自然节律的生生不息;
打开长江这本诗集,胡彦斌用一首《望天门山》唱出对祖国大江大河壮丽景观的赞美,歌颂了千百年来流淌不息的中华血脉,和澎湃心中的家国情怀。
诗言志,歌永言,声依永,律和声。节目“言志”,亦“永言”。
一首诗词如何成为经典,在当下又如何打动人心?《经典咏流传·大美中华》在还原文化记忆的同时,也带动观众走进历史,关照当下。
李白写下《望天门山》一千多年后的今天,流经11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的长江仍涌湍叠跃。通过在长江边生活、成长的撒贝宁、康震、廖昌永、胡彦斌的分享,可以看到得益于水利工程及生态环境的积极治理和保护,“碧水东流”的盛景正在全流域实现,长江边人们的欢声笑语成了新的时代风景。
传统文化的血脉传承就藏在诗词之中。人们对四时更迭的生活经验,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变成诗一样的语言,也变成最美好的童年记忆中,惊蛰时炒豆、立夏时在脖子上挂咸鸭蛋等特色民俗。
顺江河看山川,从边塞至江南,由诗词观古今,《经典咏流传·大美中华》借诗词咏唱,寄情于景,在对经典诗歌意境的美好想象中,映照“大美中华”的发展、一呈中华血脉的传承。
-END-
主编:依梧
编辑:周六
(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)